【給十九歲的我】見證英華師妹成長 張婉婷:這十年也是香港重要的十年

娛樂

發布時間: 2023/02/05 19:26

最後更新: 2023/02/06 11:01

分享:

分享:

十年人事幾番新。有想過自己的學生時代被紀錄會是怎樣嗎?由張婉婷執導的《給十九歲的我》,將英華女生的成長片段紀錄在電影內。

影片帶觀眾回到2011年,跟隨女生們的步伐走過青蔥歲月,見證她們十年成長,也見證香港十年的變化,留下一個時代的永恆片段。

【給十九歲的我】英華女學校師生為紀錄片誓師 導演張婉婷:冇諗過咁多人支持

點擊圖片放大
+4
+3

《給十九歲的我》獲評論學會選為最佳電影 導演張婉婷:覺得自己盡咗一分綿力

紀錄青春

英華女學校於2012年重建,當時需要遷往深水埗青山道校舍,並於重建後搬回舊校舍。

身為校友張婉婷受前校長李石玉如女士所託,將學校和校內女生的變化以紀錄片形式一一記下,拍攝歷時十年、剪輯3年的《給十九歲的我》,紀錄片最終於在2月2日登上大銀幕。

見證大小事

《給十九歲的我》紀錄的人和事橫跨十年,張婉婷接受TOPick專訪,概括拍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點滴稱:

第一年家庭,家庭一定是影響最大。
第二年是男神、女神、觀音兵,情竇初開。
第三年就是反叛的一年,個個都好似好燥,就如校長所說是不可理喻、恩將仇報,加上那年校長患病,這年是比較沮喪。
第四年她們開始長大,參加學校活動,阿雀去唱歌劇做一隻肥雀。阿佘開始拍廣告。
第五年選學生會會長,她們已成為大姐姐,可以做領導階層、做Head Prefect,馬燕茹代表香港到伊豆出賽。
第六年就是決戰DSE,DSE對她們的影響,離開學校了,長大成人,有少少感慨。
最後一年是後來加落去的,就是因為學校未建成,到後來2019年才建成,請她們回去新校舍,看看她們對新校和舊校有甚麼感想。

點擊圖片放大
+5
+4

見步行步

張婉婷稱籌備《給十九歲的我》是見步行步:「起初打算藉着學校的重建,在3間校舍中看這班女生的成長,紀錄她們從11歲到畢業的情況。當時估計自2011年開始讀6年,應該是舊校舍剛剛完成重建,想跟這班女生成長,順便看見社會的變遷,就是這麼簡單。」

跟00後女生見面前,張婉婷從沒將她們放在預設的畫面:「不是所有00後都一樣,你一定要放開懷抱,知道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不能歸類00後是怎樣。」

她續指:「相處過後,覺得這年代長大的小朋友所面對的社會動盪比較多,網絡欺凌又厲害。網絡真的可摧毀一個人,社會有很多事發生,她們都需要面對。不過她們成長得很快,並非溫室小花不要以為人人也讚美你,必定有人挖開你的事。」

今次拍攝,給了張婉婷一個機會去了解新一代年輕人。

(左起)馬燕茹、阿佘 (佘麗薇)、Madam(羅曉淳)、前校展李石玉如女士、張婉婷導演、阿雀(倫凱頤)、Shirley (陳可兒)。(湯致遠 攝)

追蹤女生

在籌拍時,學校向張婉婷建議了50多位女生:「我們不知道誰跟誰,因為大家看起來是差不多的,之後便叫她們寫信給19歲的自己,看看誰寫得比較有趣味性、有獨力思考能力,再從中找30多人面試,隨機應變。香港小姐直言她想成為港姐,於是我們便叫她行CatWalk。」

在《給十九歲的我》紀錄片內,有位長得很漂亮同時十分反叛的女生「阿佘」佘麗薇,在片中十分突出,張導演說:「阿佘沒來面試,但她寫的內容很特別,『冇風吹雨打嘅童年,又點會成長呢?』跟同輩比較,她的思想較成熟。希望她成長後懂得孝順父母。」

面試過後,張婉婷決定先追蹤30多位女生,直至二、三年級再逐漸減:「第一日訪問她們,從早上6時開始等她上學,看着她起床,一直跟她上學、放學、上補習班,再跟她回家。分組導演每人跟數個女生,每日會跟一個,跟了一日之後大慨已知道該位女生是怎樣的人。」

(左起)馬燕茹、Madam(羅曉淳)、張婉婷導演、阿佘 (佘麗薇)、阿雀(倫凱頤)、Shirley (陳可兒)。(湯致遠 攝)

深入認識

張婉婷會從多角度去了解每位女生:「看看父母會否整早餐、接送上學放學。就似阿雀(倫凱頤)有爸爸用電單車載她,會看到女生們上很多興趣班,知道她們在校內是壞還是乖,看到她們與同學之間的關係。」

於是張導繼而分局跟女學校回家,進一步知道她們家中的事:「例如有些同學沒人跟她吃飯,似阿佘是自己一個人吃,就算四餸一湯,都是很寂寞。你會知道阿雀、Madam(羅曉淳)都是有家人很愛錫她,會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從第一日跟她便知道了。」

她續說:「到三年級開始篩剩12、13個(拍攝對象),不同的家庭背景,包括移民家庭、香港出生、內地出生,較富裕、中產、較草根。最重要是性格,那是值得我們跟的地方。」

點擊圖片放大
+8
+7

靠信念堅持

原定拍攝6年的紀錄片最終花了十年時間去紀錄,張婉婷坦言是找來班上的同學擔任分組導演,「團隊沒有錢,而她們亦沒拍過電影,一組兩個人,每一組跟五、六個(女生),有五、六組。」

時日過去,團隊成員「走吓一個、走吓又一個」,張婉婷說:「捱不到,既要走得很快,且女生又經常避我們,最重要是看不到有甚麼故事。」

就算失望,不能絕望。她謂:「首3年是看不見的,但我有個信念,如果我繼續跟下去,我覺得每個人都有一個歲月神偷。普通但會是一個很Touching的故事,很多人都不會憑一個信念繼續下去。」

張婉婷指,拍攝紀錄片時不會躲起來:「起初她們都會比較客氣,會叫我們一起進食,但後來習慣了,便當我們是死物。最好就是這樣,將我們當成是死物。最高境界就是當別人當你是死物時,她們便能做回自己。」

(《給十九歲的我》劇照)

突發事件不斷

不過,不可預測的事情每天在上演,張婉婷認為:「拍攝紀錄片就是每天都不知在拍甚麼,有甚麼便拍甚麼,每天發生的事都是突如其來。她們罵我們都是突如其來的,照去拍,雖然起初沒想過要用,且很沮喪,覺得我不過是幫學校做一些事情而已。」

她笑言:「拍劇情片時不會有演員不斷地罵你,但我不會怪她們,可能覺得我們很煩,又要經常被人跟着。之後便決定將這些不讓我們拍攝的片段放進去,就變成了『一年』,當年校長剛剛患病,是比較沮喪的一年,但如今放在中間卻是好的。」

(《給十九歲的我》劇照)

師姐與師妹

談到跟師妹們的關係,張婉婷謂:「我知道她們的事,認識了她們很久,很高興看見她們,我當她們是朋友,不知道她們會否當我是朋友。」她又以小朋友腔調模仿她們說:「小朋友不跟大人聊天。」

她有感而發:「只有我跟她們有這十年很親密的關係,不是家人但又要保持中立,要有個距離感。我想她們對我的感覺是煩比較多。」

張導透露:「我的同學有時見她們英文差會想幫她們補習,見她們沒飯吃又想請她們吃飯。以前曾拍過紀錄片,盡量不會Involve在別人的人生內,但若你眼見她們快要跳落懸崖便扶她一把。」

最新影片推介:193+Alina專訪

縱橫英華十年

「石校長讓我任意地在此拍了十年,縱橫學校。」張婉婷感慨道:「這十年是女生們變化最大的十年,從11歲至21歲這十年,正正是從小朋友變成少女的階段,亦是最重要的十年。同時,這十年也是香港重要的十年。」

她大讚女生們:「現在長大了很多,識講嘢、有禮貌、不再罵我。她們現在已是少女,23歲了,大了。尚有兩個未出身,阿佘要讀五年,馬燕茹則就讀於中大體院,她因參加比賽再去讀書所以遲了。」

很多觀眾看畢《給十九歲的我》後都會問:「會不會有《給廿九歲的我》?」張婉婷斬釘截鐵地說:「當然沒有,不用預我。雖然拍的時候沒想像中般辛苦,因為有甚麼便拍甚麼。但剪片就慘了,要將30幾萬小時的片去剪輯,掉了十多稿,真係人都癲。」

她自爆:「我還有六個女生沒有剪出來,因為受篇幅所限,其實都已拍攝了。剪是最難的,需要再花3年去剪和度故事。剪的時候才是編劇,製作劇本後再去組織,並從逐字稿中找出來,好多時都是『無啦啦就說了一句』。」

(左起)Shirley (陳可兒)、Madam(羅曉淳)、阿雀(倫凱頤)、馬燕茹、阿佘 (佘麗薇)。(湯致遠 攝)

滿足現狀

談到對電影的期望,張婉婷滿足地說:「我的期望已超額實現了,我不喜歡造作,會盡能力將想說的或看見的展示在戲內。」

至於觀眾會在影片得到甚麼,她表示:「每個觀眾的背景和經歷都不同,他們看到甚麼便是甚麼。我如實製作出來便夠,他們會找到對自己人生的共鳴。」

紀錄片篇幅有限,但少女的人生可以過得豐盛無限。

(高先IG圖片)

(編按:因為《給十九歲的我》當中一位受訪女生阿聆向母校英華女學校及導演張婉婷表明不同意將紀錄片公開放映,事件成全城熱話。在今日(2月5日)英華女學校及發行片商高先宣布於明日(2月6日起)暫停公映《給十九歲的我》。)

服裝:Chanel

場地:英華女學校

記者:梁樂欣

精彩獎賞活動等您發掘:https://bit.ly/3ClEy1R